机器人“软萌”的秘密小麦策略
和由金属制作的刚性机器人不同,软体机器人的“身体”由特别的软材料制成,它们拥有让机器人做出各种动作的超能力。这些神奇的智能材料包括哪些呢?
像果冻一样的水凝胶:果冻变成机器人是什么模样?水凝胶就可以做到。这种材料看起来像果冻,柔软且晶莹剔透,带有密密麻麻的“小网”,里面装满水。水和“小网”手拉手,让材质具有弹性,拉能变长,挤压能变回原样。该材料的研发是从海洋生物获得的灵感,科学家看到章鱼能灵活地穿过珊瑚缝隙捕鱼、水母能在海浪里轻盈游动,它们柔软的身体在复杂环境中行动自如。于是,科学家模仿它们,用水凝胶做出了会游泳的机器人。
拥有“记忆魔法”的形状记忆材料:这种材料中最有名的是镍钛合金,给它加热时,里面的原子就像听到指令的士兵,迅速调整站位,让材料从弯曲变笔直。形状记忆聚合物更厉害,温度、光照甚至湿度变化都能成为它变形的“开关”,在冬天把它揉成一团放到口袋里焐热,它就能变回原形。科学家用这种材料做出了能钻进废墟的小型机器人,它能钻进砖块缝隙,用自带的摄像头和探测器寻找幸存者。
“提线木偶”般的磁控流变记忆材料:大家一定玩过磁铁吸小铁球吧?科学家用磁控流变记忆材料做成机器人,用磁铁进行指挥,机器人就像被无形的手控制着一样,能在复杂管道里“翻跟头”、能像变形虫一样包裹小零件并送到指定位置。未来这种机器人或能钻进飞机发动机里检查零件、帮医生在血管里“抓”住病变细胞。
百变应用小麦策略,解锁生活无限可能
神奇材料制成的软体机器人已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,在很多场景下成为超级“小助手”。
温柔又精准的医疗小卫士:金属手术刀在血管里“跳舞”很危险,但软体机器人不会划伤脆弱的组织,还能通过口腔、血管等“秘密通道”钻进人体。例如,软体机器人能抓住肠道里的肿瘤,辅助微型激光把它切除,不伤害周围的健康细胞。在康复治疗中,软体机器人更是贴心的“私人教练”,能变成护腕、护膝,根据患者恢复情况,帮助肌肉拉伸、关节活动。
无畏的救援小英雄:当地震、火灾发生,废墟里的缝隙小且危险,人无法进去,软体机器人却能大展身手。它像蚯蚓一样扭动着身体钻进倒塌的房屋寻找被困的人,用传感器检测生命迹象。在核泄漏、深海等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,它都无所畏惧,可以代替人类冒险。
高效的工业小能手:工厂里的传统机械臂又大又笨重,它们抓玻璃、芯片等脆弱零件时容易“闯祸”。软体机器人的“手”像棉花糖般柔软,轻轻一握,就能稳稳地拿起精密零件,还能根据不同的生产任务和产品需求调整自身的形状和动作,加速了生产速度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软体机器人的研究从未止步,科学家不断探索新材料和技术,让它们拥有新“魔法”。
魔法一:会“消失”。科学家用明胶、生物塑料等能被大自然分解的材料做出了可降解的软体机器人,在手术中完成帮忙任务后,把它放到土壤里几个月,它就会变成肥料,不会污染环境。
魔法二:能液化。韩国科学家最近研发了“液体机器人”,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在模拟活细胞灵活性和功能方面的局限性,它既拥有液体卓越的变形能力,又具备固体的结构稳定性,功能令人惊叹。它可以像《终结者2》中的T-1000机器人一样穿过金属障碍、在水面及地面上自由移动,还能与其他液体机器人融合。
魔法三:会“举一反三”。哈工大科学家把一种叫MXene的材料和纳米纤维“揉”在了一起,开发出能“思考”的软体机器人。它不仅能根据光线变化改变形状,还能自己规划路线。
在各种神奇材料的支持下,软体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,每一次突破都带来了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。在医疗、救援、工业制造等众多领域,软体机器人已经初露锋芒,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未来的软体机器人会更智能、更灵活,能完成更多复杂任务,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协助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。
来源:《光明少年》2025年7月刊
(文 / 李振坤 丁思齐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)小麦策略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